据报道,今年秋天,中国制造的电加热器、毛毯和热泵在欧洲成为热销品,因为欧洲大陆正准备迎接一个笼罩在能源危机中的冬天。
许多人认为此类产品是一种成本较低的替代品,可替代俄罗斯在俄乌战争和西方制裁后收紧天然气流量引发的天然气价格飙升。在俄罗斯和欧洲之间的北溪 1 号和 2 号天然气管道最近发生不明爆炸导致泄漏后,天然气紧缩变得更加严重。
欧盟数据显示,天然气价格已经飙升了一半以上。许多欧洲人用煤气取暖,并担心寒冷的冬天预示着什么。
中国海关总署表示,今年前七个月,全国电热毯出口同比猛增97%。电加热器出口增长23%。
欧盟数据显示,天然气价格已经飙升了一半以上。
电热毯是最受欢迎的商品,因为它们的运行成本比加热整个房间的空间加热器便宜三分之一。
英国百货连锁店约翰刘易斯表示,电热毯的销售额比去年同期增长了 67%,产品的在线搜索量增长了近五倍。电热毯在亚马逊网站上是英国最畅销的家居产品之一。
“购买电热毯或其他设备而不是打开中央供暖系统越来越成为一种选择,因为能源费用正在上涨,”苏格兰格拉斯哥的退休人员 Hugh MacDiarmid 说。
麦克迪尔米德说,越来越多的人也在考虑用太阳能为他们的房子供暖。
德国的消费者证实了这个趋势,这个国家在 2021 年从俄罗斯进口了 560 亿立方米或一半的天然气。
在柏林一家公司工作的人力资源部员工王诗玉说,在她的房东说她的租金将上涨以支付不断上涨的天然气费用后,她开始购买电加热设备。
“许多德国人正在购买电热毯和取暖器,担心今年冬天中央供暖可能会中断,尤其是在最近北溪管道发生爆炸之后,”王说。
电热毯源于一位美国海军工程师的工作,该工程师为在高海拔地区执行任务的二战飞行员设计了一套电加热飞行服。西装的原理后来演变成毯子。
中国家用电器协会表示,由于其他中国制造的电器产品急剧下降,今年加热设备的出口有所增加。
该协会表示,大部分电加热器销往意大利、比利时、荷兰、西班牙和德国。在希腊、意大利、波兰、德国和荷兰销售的电热毯数量翻了一番。
中国一家电热毯工厂的工人。许多公司都在加班加点来完成来自欧洲的订单。
位于中国中部的河北省新乐市,素有全国“电热毯之乡”之称。它在大约 40 家公司生产约 40% 的中国电热毯,雇佣了 11,000 名工人。年产量超过1600万条毛毯。
“我做电热毯已经 35 年了,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订单,”新乐领先品牌之一北吉人的创始人牛如社说。
2001年,67岁的牛创立了这个品牌,翻译过来就是“北极人”。
自 7 月以来,他的公司几乎全天候营业,以满足飙升的需求。牛说,公司已经招聘了近200名新工人,但公司仍然缺乏劳动力。
公司95%的产品销往海外,主要销往英国、意大利等欧洲国家。
在毗邻浙江省的上海慈溪镇,一家电暖器厂也在加班加点生产便携式电暖器,主要是为一家德国客户服务。
该公司的一位官员告诉中央电视台CCTV,该客户今年年初订购了100万美元的电暖器订单,并在8月份出人意料地增加了三分之一的订单。
根据德国 GfK 研究小组的一项调查,今年上半年,德国销售了约 60 万台电暖器,增长了近 35%。该研究机构估计,到今年年底,这一数字可能会超过一百万。
今年前七个月,中国家电制造商美的热泵出口同比增长215%。泵从空气中收集环境热量并将其压缩以加热水。
该公司表示,与用于解决欧洲天然气短缺问题的燃煤锅炉相比,其热泵可减少高达 80% 的碳排放。
其他国内电加热产品制造商正在受益于这一趋势,即使他们的订单还没有看到太大的增长。
在截至 9 月 28 日的一周内,被称为中国“电热毯第一股”的深圳上市公司彩虹集团的股票四次触及 10% 的每日股市交易限制,创下 29.04 元人民币(4.08 美元)的历史新高。
这家位于四川成都的公司在最近的一次采访中告诉南方周末,来自欧洲的订单在数量和价值上实际上都是“微不足道的”。
一位官员告诉该报:“公司管理层已经注意到欧洲能源危机带来的机遇,正在克服夏季电力比和 COVID-19 封锁等困难,试图在海外销售方面取得一些突破。”
新乐的另一家电热毯制造商旺峰科技表示,该市大多数公司尚未收到来自欧洲的任何实际订单。
“欧洲人抢购中国电热毯的消息,就像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该公司一位销售人员表示。
一些欧洲消费者没有接受电加热设备的热潮,因为他们的电费上涨速度与天然气成本一样快。
在汉堡学习的德国学生本杰明·莱伊(Benjamin Ley)说,除非天气变得极冷,否则他将避免打开中央供暖系统。他说他没有购买电加热产品的计划。
他说:“在即将到来的冬天,厚被子加一杯热饮可能是更经济的选择。
郑薇薇和她的德国整形外科医生丈夫住在明登的一座独立别墅里,她说很多关于电热毯在德国流行的报道都被夸大了。
“一些德国居民购买了电暖器和毛毯,但更多的是购买炉灶,囤积木材在冬天取暖,价格更便宜,效果更好,”郑说。
德国人被警告使用效率低下的加热器导致电网过载。
据路透社报道,德国能源和水公用事业协会常务董事 Kerstin Andreae 表示:“如果在寒冷的冬夜,有太多家庭同时在城镇的某个地方打开取暖器,可能会导致停电。”引用德语商业报纸 Handelsblatt 的话。
她补充说:“如果客户不谨慎使用这些设备,他们的电费可能会更高。”
谈及中国电采暖产品的受欢迎程度,专家告诉新华社,鉴于中国的经济韧性和在全球供应链中的举足轻重的地位,一些西方国家“与中国脱钩”的政治言论既不现实,又是短视的。
“无论是作为供应商还是消费者,世界都变得越来越依赖中国,”马来西亚非政府智囊团新包容亚洲中心主席许敬基说。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教授巴拉拉马萨米告诉《上海日报》,出口一直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欧盟一直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之一。
拉马萨米预测,不断上涨的天然气价格和欧洲的生活成本将继续影响中国的出口,因为欧洲人为了保暖而花费更多。